语言
首页 > 信息披露 > 行业资讯

中國剪紙“剪”出阿裏斯托芬喜劇《鳥》

古希臘戲劇是世界戲劇藝術的發源,但在中國上演的古希臘戲劇卻不多,喜劇更是少之又少。4月26日至5月2日,國家大劇院新制作阿裏斯托芬的喜劇《鳥》将正式與觀衆見面。它不僅是國家大劇院開幕運營十年來制作的首部古希臘戲劇,也将通過中國舞台元素的呈現,讓喜愛古希臘喜劇的觀衆一飽眼福。


阿裏斯托芬是古希臘喜劇代表作家,有“喜劇之父”之稱。《鳥》作爲他的代表作之一,以興建“雲中布谷城”即空中鳥國爲核心,批判了當時社會中存在的負面現象,也寄托了對尋找一方淨土、建立理想世界的願望。“古希臘喜劇誕生于民間歌舞,和悲劇相比,它更接地氣,也與現實社會有關聯。”出于這個原因,本劇導演之一、著名戲劇導演兼教育家羅錦鱗選擇了這部《鳥》,把它搬上國家大劇院的舞台。


讀過古希臘戲劇的人都知道,劇作中夾雜着大量的典故傳說與冗長的神話人名,對白也以詩句的形式出現,不僅不容易理解,也不易搬上舞台進行表演。爲了讓觀衆看明白,本劇另一位導演羅彤将《鳥》的原劇本進行了重新編譯。作爲長期從事古希臘戲劇研究、中希文化交流的導演,她查閱了《鳥》的多種譯本,“我們在保持詩意的基礎上,把原作中的詩句變得更加口語化。讓演員說着既朗朗上口,又符合原作的詩化美。”


主創團隊還在不背離劇情的情況下,删去了一些不必要的典故和情節,劇中過多重複的歌隊就被舍去。“而在提及中國觀衆不熟悉的天神時,保留他們的職能,而不是隻說他們的名字。”羅彤說,比如古希臘天神德墨忒爾出現在劇中時,對她的稱呼會在她名字前加上職能,稱其爲“農業女神德墨忒爾”。


古希臘戲劇雖然古老,面向的卻是今天的中國觀衆,羅錦鱗的排演理念正是“用現代的手法,讓觀衆看得明白”。在舞台呈現上,他把古希臘簡潔、誇張、幽默的戲劇理念,與中國戲劇虛拟、象征與寫意的風格融合,“就像‘咖啡加牛奶’,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屆時,觀衆将在劇場中欣賞到一台具有中國剪紙風格的古希臘喜劇。“舞台設計爲兩角稍向上折的紙,紙張在燈光效果下像是懸空,把舞台切分爲3個空間。”本劇舞美設計張鵾鵬介紹,這張大“紙”上有孔,劇中的“鳥”會從孔中出現。此外,舞台左後方的橄榄樹也是由剪紙藝術做成的寫實形象。


該劇以“鳥”爲名,劇中的鳥由國家大劇院戲劇演員隊的演員表現。該劇形體設計賈菲說,演員們沒有單純模仿鳥的形态,而是借用了中國美學元素羽毛,也就是戲曲舞台上的翎子,來輔助表演。“演員手執羽毛,就像鳥兒的翅膀,不過羽毛不僅僅是鳥的形象化符号。”賈菲說,羽毛也可以當作武器,成爲演員手中的長劍,“而在一場婚禮場景中,演員将用手中的羽毛搭成一座橋,就像中國傳說中的鵲橋。”

上一頁

下一頁

< a href=' '>在线客服
< a href='http://en.live800.com'>live 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