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
首页 > 信息披露 > 中心动态

尹满华:中国经济有望触底反弹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450933亿元(人民币,下同)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3%。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4%,二季度增长6.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3207亿元,同比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179984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247743亿元,增长7%。


      从历史资料来看,二季度6.2%的经济增速比一季度下降0.2个百分点,上半年经济增长6.3%,是1990年以来的最低增速。但市场似乎并未对此表现出太大的担忧,包括中国A股自身在内的全球主要市场均对中国公布的上半年经济资料作出了较为平和的反应。对这样的结果,外交部发言人在响应美国总统特朗普质疑中国经济增长时给出了一个很好的解读,中国本可以采取强刺激政策获得更高的经济增长率,但实际并没有这样做。中国正致力于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着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改革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使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的态势,这符合中国及全球经济发展的长期利益,另外,虽然中国上半年经济增速确实为近20多年来的新低,但6.3%的增长率依然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的领先水平。

      除了经济增速的最终表现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外,市场给出正面回馈更加重要的塬因是中国经济在6月里开始出现了积极变化。从6月份各项经济数据看,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较5月提升1.3个百分点;1~6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8%,较1~5月提升0.2个百分点;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8%,较5月提升1.2个百分点,虽然二季度GDP增速较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但6月当月资料在投资、消费领域均出现了明显回升,超出市场预期,呈现经济企稳反弹的迹象。6月宏观经济的改善给市场带来了更大的信心和更高的预期。展望下半年,专家和机构纷纷对中国的经济增长表达了更强的信心。一方面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配合需求回暖的市场环境将会带动企业投资意愿的回升,另一方面财政政策的持续发力会间接传导到终端市场,推进消费领域的进一步活跃。

      整体来看,中国上半年经济资料符合预期,6月份资料优于预期,这一趋势确实为市场注入了极大的信心。但与此同时,从理性的角度来看,短期内经济资料的好转并不一定意味着长期经济发展已经触及底部,眼下的中国经济仍然处在内忧外患之中。二季度经济增长近30年新低,这之中既有外部贸易博弈风险不断发酵并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的因素,同时也有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为经济发展带来阵痛的因素。这一状况目前并未得到明显好转,中美贸易摩擦虽然不存在赢家,但一日未达成一致,就仍然存在极大变量;而中国深化改革也早已进入攻坚战,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阵痛仍然存在与外部不确定因素产生共振的可能。

      所以,虽然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已经表现出复苏的态势,但这并不绝对,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中国仍然需要应对外部的不确定因素和内部的经济转型阵痛,尤其是在进出口贸易和基建投资边际效益不断降低的当下,只有牢牢抓住大消费这条主线,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经济的触底反弹,为市场指引方向。

上一頁

下一頁

< a href=' '>网站对话
< a href='https://en.live800.com'>live 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