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
首页 > 信息披露 > 中心动态

尹满华:阳光总在风雨后



近期的香港用风雨飘摇来描述似乎并不为过,不仅香港的经济发展蒙受了巨大的损失,甚至整个香港的正常运行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出和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香港的未来究竟在哪里。


过去的香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桥梁作用,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中国引入了大量的资本,同时也凭借自身独特的优势成就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于资本的渴求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迫切,那么香港在新的时期和历史背景下又该如何扬长避短再创辉煌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笔者重申一直坚信的两个观点:第一,香港未来的发展存在众多方向和选择,但其中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上上之选,必然是发挥自身优势,依托内地市场,谋求共同发展,实现共赢;第二,虽然北上广深等超一线城市已经各具优势,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香港,但香港对于内地而言,其国际化、市场化的软实力,令其依然是中国不可取代的重要国际化窗口。目前通过香港进入内地的外资依然占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比重的70%以上,这彰显出香港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和与世界经济体系联系的独特地位,其中的原因值得深思。


在这样的理念支撑之下,结合香港与内地的优势与需求,笔者以为香港的未来之路是成为中国的三个中心,第一是资产配置中心、第二是风险管理中心、第三是商品定价中心。首先,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与中产阶层的崛起,中国对资产配置,尤其是全球化资产配置的需求正在快速爆发,而由于中国长期采取的资本管制措施,内地对于全球化资产配置的需求与资产配置管道的匮乏之间的矛盾愈发凸显。香港作为沟通内地与国际市场的桥梁和窗口,在发展全球化资产配置管道上具有天然的独特优势,正如沪港通、深港通以及债券通的推行所取得的成功,如果香港能够进一步在境内外市场之间形成更多、更透明、更高效的互联互通管道,以资产配置中心为自身定位,必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过去数年,施政报告不断强调要把香港建设成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公司法、税法也已作出大量改革,香港正朝目标进发,惟推行力度稍嫌有所不足,如千呼万唤才出来的开放式基金型公司(Open-Ended Fund Companies)推出至今无人问津,值得推行各方高度关注。


其次,中国资本市场的完全开放还需要一段相对漫长的路程,人民币国际化和汇率、利率的市场化也仍在长征路上,再加上衍生品市场发展的相对滞后,这些都意味着内地在风险管理领域存在着较大的市场空白,但短期内又无法自行填补。而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早已得到全球的认可和肯定,市场成熟、产品繁多,刚好能够满足内地市场对于风险管理的全新需求趋势,将风险管理作为未来发展的重心之一,一方面能够发挥自身固有优势,另一方面能够满足内地资本市场发展的切实需求,定能为香港带来新的发展动力。


再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供给国,同时也是最大的大宗商品需求国,但在国际市场中却长期缺乏与体量相对应的话语权,一直以来,中国都在争取大宗商品的定价权,但由于缺乏供需双方均能接受和认可的规则体系与制度安排,以及国际化和专业化的市场服务环境,在商品定价的领域,中国始终处于弱势地位,而香港恰恰能够弥补内地在大宗商品交易领域的不足,香港既是内地投资者的“主场”,也是外国投资者的“友场”,同时更兼具成为商品定价中心的能力和条件,这令香港可以以极低的成本成为全球的商品定价中心,这也能协助中国取得在全球金融体系中应有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如果香港能够以这三个中心为自身的发展定位,既可以巩固自身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并获得全新的发展动力,同时也能为中国内地未来的发展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最终实现香港与内地市场的共同发展,创造新的辉煌。


最后,对于香港和内地的关系,请允许笔者在这里引用港交所总裁李小加在第六届两岸及香港《经济日报》财经高峰论坛上演讲中的一段话:


“我们可以尝试的第一步是拒绝回答错误的问题,努力提出正确的问题:

香港的繁荣能否离得开中国的发展?这是错误的问题。正确的问题应是:香港的繁荣为什么要离开中国的发展?


强大的中国为什么还需要香港?这也是错误的问题。正确的问题应是:有一个繁荣、稳定、自信的香港是不是对中国更好?


如果我们问对了问题,我们就会得到正确的答案:香港的繁荣不应离开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发展更应利用香港的独特优势。过去如此,今后亦然。”


阳光总在风雨后,衷心祝愿香港明天会更好!

日期:2019年8月22日

来源:香港经济日报

栏名:神州华评

撰文:尹满华 國際文交所董事局主席

上一頁

下一頁

< a href=' '>网站对话
< a href='https://en.live800.com'>live 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