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满华:港深在创新方面较量
【我看收藏品】这是尹满华先生在香港《经济一周》的专栏文章,主要分享收藏品的消费、投资与收藏,每两周一篇。
时值中国内地大力弘扬传统文化,鼓励文化输出之际,香港相比内地拥有更加自由的市场环境和更加充裕的市场资源,当文化与金融相碰撞,将会产生全新的化学反应,像文化资产交易、实物资产配置等方面,一边是巨大的市场需求,另一边却是相对空白的市场,如果香港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在文化资产投资及交易方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很可能带动中国乃至中西方文化产业在香港的全面发展,进而为香港带来一个全新的支柱产业。
目前,纵观全球,文化资产一般透过拍卖实现流通,但拍卖门槛高、收费贵,并非一般人能参与。香港一方面可以借鉴香港交易所、国文文化产权交易和香港数码资产交易中心,分别在证券期货交易,文化产权交易和实物资产交易方面的成功经验,透过交易模式和服务的创新,实现文化与金融的结合,通过开展文化资产证券化交易业务,让文化艺术更加亲民,文化资产流通更方便快捷。
文化产业本已处于风口之上,现在再配以人民币国际化的东风和香港利伯维尔场对市场供需双方的巨大吸引力,香港何愁没有发展空间?
在过去的40年里,深圳从不讳言,向香港学习了很多先进的经验和理念,那幺,在未来的40年里,曾经的辉煌逐渐消逝的香港,是否可以向深圳学习创新和包容的精神?其实,香港的未来,依然充满丰富的可能性和巨大的增长潜力,问题无非在于向哪儿走,怎幺走。
回顾过去二十多年,香港错过的发展机遇令人非常惋惜。比如说,香港早在1999年已经提出要大力发展创新科技,并推出超前的「数码港计划」,然而,由于有关提倡在社会上没有快速形成共识,政府又犹豫不决,最终没有变成现实,以至于今天的香港,在科创方面不但远远落后于世界许多发达城市,也大大落后于深圳。
另一令人惋惜的是香港错失电子支付的先发优势。八达通于1997年9月1日启用,为世界上最早发展的电子支付系统。本土普及程度亦为世界最高,为全球多个国家及地区发展电子支付系统的典范及参考对象。然而,八达通最后却沦为人家学习、模仿和超越的对象,连香港本土市场都保不住,自2018年起,市场份额不断被外来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所侵占,更遑论技术输出为港争光了。
对香港来说,目前不是模仿深圳已经做成功的事情,而是做香港有竞争优势的事情。创新可以简单分为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方面。如果要香港跟深圳在科技创新方面较量,恐怕香港不是深圳的对手。但是,如果要香港和深圳比拼制度创新,那幺,香港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因为香港具有一国两制的优势。
一讲到创新,监管机构马上想到风险。过去,香港监管机构的态度是风险压倒一切,制度创新,特别是金融制度方面的创新更是寸步难行,错失了一个又一个的机遇,不断重演着 “让历史机遇成为历史遗憾”!
深圳与香港的命运早就连在了一起,深圳的机遇也是香港的机遇,香港不能把自己当成局外人,而应积极推动深港合作、主动参与大湾区建设、全面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这才是发展香港王道!香港的未来不仅要保持已有的竞争力,更要走出舒适圈,厉行创新,走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路。共勉。